其他

抄袭与创新的争议!中国世界级企业是怎样炼成的

2017-06-19 转译 灵戈blog

在封闭、复制、知识产权保护不佳的情况下,为何中国互联网商务走得比其他国家更快?

有很多外国网站是优于中国的,你看UBER能够打到滴滴就知道,UBER可以说在官方围剿下仍然以战逼和。谷歌也压倒性的优于百度,包括安卓系统、AI,百度还没跟上。阿里是很好的公司,但他是远远被亚马逊甩在后面,云服务、大数据等,亚马逊都是绝对领先。

但是中国有一个特色,就是很能改良。

例如微信就长成一个完全不同于Whatsapp等其他通讯软体的优越物,中国人很有平台的企图心,就是任何一个APP他都想要统一天下。

各种支付、阅读、营销等附加功能的设计,使得APP的发展变得很有趣、难以预期。这也长出各种有趣的结果,可以说是一个封闭市场下比较宽裕的实验场。许多硅谷CEO跟我讲过,他们现在会在硅谷总部之外,放一个深圳的服务中心,专门负责更新APP版本,或者完善支付等各种功能。

但这些情况在外国市场是不可行的,因为外国消费者比较讨厌平台型APP,对一般外国市场的消费者来说,工具型、简单的APP会比较好,而且对于隐私洩漏的情况能有所控制。

例如Whatsapp要长成微信那样,是不可能的,他在个资法规上就有海量问题,而且外国消费者并不喜欢一天到晚黏在一个APP上。

最有可能变成一个微信的是facebook,但facebook也不会让APP长成像微信这样,这里面有很多技术问题,包括功能太多用户会在APP里面迷路之类(这是技术问题,在设计UI的时候讲究不能让用户回不到主页面,这样会丢掉用户,微信为此非常头痛,所以开放出小程序区块,实验可能的发展方向,但现在仍是无方向可言)。

中国市场是一个非常奇怪的市场,是一个复制别人创意,却又能成功完善别人创意的市场。

周边地区,如香港、台湾以后最好就是做一个创新型的样本prototype,卖给中国去扩大实验市场,交给中国公司来落实。

很多以色列创业公司跟硅谷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。一个公司成功了,下个公司能卖更贵,有估值预期,就能越卖越贵。

例如以色列,他们很多创新公司,但不求全产业链的掌控,而是快速将孵化出来的创新东西转手卖出,再将资金投入下一个创新产品中。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